“曾为阮家青眼来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曾为阮家青眼来”出自宋代曾丰的《送段文子之桂阳》。
“曾为阮家青眼来”全诗
《送段文子之桂阳》
宋代 曾丰
瘦筇轻拨火云开,前若相招后若推。
康乐苍梧充史具,祝融彭蠡效诗材。
况余湘水故人在,曾为阮家青眼来。
囊正自枵我辄瘿,好音听与雁俱回。
《送段文子之桂阳》曾丰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送段文子之桂阳》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。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好友段文子离开桂阳的场景,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,表现出诗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重。
诗意和赏析:
这首诗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展现了浓厚的离情别绪。首先,诗中出现的\"瘦筇\"和\"火云开\"等意象,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心情。\"瘦筇\"指的是修长的竹子,暗喻着诗人的身形瘦削,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。\"火云开\"则形容离别时的天空,暗示着离别的悲伤和痛苦。
接下来,诗人描述了离别时的场景,\"前若相招后若推\"。这句意味深长的诗句揭示了友谊的可贵和离别的无奈。诗人和好友相互招手,希望彼此留下,但又不得不面对离别,心生矛盾和推辞。
诗的下半部分,诗人以康乐、苍梧、史具、祝融、彭蠡等地名,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与祝福。这些地名代表着友谊的纽带和情感的寄托。同时,提到湘水,暗示了诗人和段文子的故乡,加深了离别的愁绪。
最后两句\"囊正自枵我辄瘿,好音听与雁俱回\"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。\"囊正\"和\"瘿\"指的是疾病,诗人以自身病痛来比喻内心的痛苦和思念。\"好音听与雁俱回\"则表明诗人盼望着好消息,期待友人的平安归来。
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,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冲动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。诗人以自然景色和地名来烘托离别的悲凉,以个人的体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,使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想性。